研發
20223
page-template,page-template-full_width,page-template-full_width-php,page,page-id-20223,bridge-core-3.0.1,qodef-qi--no-touch,qi-addons-for-elementor-1.5.1,,qode-title-hidden,side_area_uncovered_from_content,qode-theme-ver-28.5,qode-theme-bridge,disabled_footer_top,disabled_footer_bottom,wpb-js-composer js-comp-ver-6.7.0,vc_responsive,elementor-default,elementor-kit-5,elementor-page elementor-page-20223

研發
Innovation & Development

什麼是生物電子藥?

生物電子藥是指可讀取和調節神經系統電訊號的診斷和治療裝置,常見的治療型生物電子藥有治療心律失常的心臟起搏器、治療癲癇的迷走神經刺激器、治療疼痛的脊髓刺激器和應用於復健的經皮神經電刺激器等醫療器材。

雖然大多數生物電子藥治療皆採用侵入式方法,但也對患者造成相對之風險,因此非侵入式療法逐漸受到青睞。近年來通過國際法規許可上市的非侵入式生物電子藥皆以治療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為主,例如帕金森氏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甚至是腦癌,但尚未有其他疾病治療的生物電子藥上市。

更多資訊

電刺激技術的應用相傳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埃及人,利用發電魚來治療身體疼痛的紀錄。此技術至今已逐漸演變成各種類型的應用,依應用方式主要可以概分為體外使用的「經皮神經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及「侵入式電刺激」等兩種類型。經皮神經電刺激是一種主要用於緩解疼痛的非侵入性技術。脈衝電流由表皮上的電極發出,通過皮膚刺激皮下的神經,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依據疼痛閘門控制理論的解釋:疼痛反應必須透過脊髓的整合後,才會決定是否將疼痛訊息傳至大腦。而經皮神經電刺激的止痛機制則是透過活化軸突直徑較大的感覺神經元(包含Aα-fiber、Aβ-fiber…等),進而抑制會造成疼痛的軸突直徑較小的感覺神經元所傳遞的訊號(如Aδ-fiber、C-fiber…等),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而經皮神經電刺激所給予的脈衝幅度的形式,則是決定是否可以止痛的關鍵因素。


相較透過表皮傳遞的電刺激,侵入式電刺激通常是為了能夠給予待刺激部位更精準專一的刺激,最常見的應用例子就是人工心臟節律器,在固定的時間間隔給予心臟電脈衝促使心肌可以規律收縮,其他應用則有用來治療頑固型下背痛的「脊髓電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深腦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治療癲癇的「迷走神經電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及治療膀胱過動症的「薦神經電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等,都是透過植入式電極給予小範圍特定部位的電流刺激,以促使某些神經生理反應,達成治療的目的。


當前經皮神經電刺激大多僅應用在緩解疼痛或復健的領域上,而在生理調控領域上的應用,不論在學術研究領域或是產品應用方面,大多採用侵入式電刺激方式進行,例如:葛蘭素藥廠與Google合資的公司GALVANI,所研發的「脾臟神經電刺激器」(Pancreatic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目前國際間以非侵入式電刺激技術進行生理調控或治療的產品較少,較知名者為美國上市公司Novocure的Optune產品,是利用多片陶瓷電極貼片貼附於整個頭皮表面,發出持續變動的非均勻電場對大腦神經細胞施加介電泳力,以阻止細胞進行有絲分裂,進而達到治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目的;另一較知名者為美國公司NeuroSigma的Monarch eTNS System產品,為一種頭戴式經皮神經電刺激裝置,於睡眠時經由額頭上的電極貼片給予三叉神經電刺激,用以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上兩者皆已通過美國衛生當局認可,進行正式的醫療應用,然而,目前在市面上仍未發現其他以非侵入式電刺激技術應用於糖尿病治療的電刺激產品。


本公司自行開發的生物電子藥-微電流神經電刺激技術
與主流的TENS在多種方面皆有根本上的差異,如頻率、電壓等,此創新的技術,可以讓使用者在不需承擔手術相關風險和心理壓力的情況下,以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方式進行整合性的治療照護,和主流採用的各種電刺激形式有顯著的不同,本公司的糖尿病輔助治療技術已在多項細胞試驗、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獲得驗證。

R&D Pipeline

How we work

疼痛

台灣共振波持續進行各種疼痛差異化療效驗證,藉此增加市場競爭力

第2型糖尿病

台灣共振波已證實2型糖尿病生物電子藥具安全性及療效,可以協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我們也持續研究新劑量和其他糖尿病併發症之應用

更多資訊

1 The modulative effects of microcurrent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on diabetic mic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052647/

2. An integrated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microcurrent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MENS) efficacy in STZ-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048807/

3.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or to Impro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102424?term=Taiwan+Resonant&draw=2&rank=2

第1型糖尿病

台灣共振波透過動物實驗初步證實1型糖尿病生物電子藥可以延緩發病。 我們持續進行各種治療方案的研發,希望能協助延緩發病,甚至輔助控制血糖

睡眠障礙

台灣共振波透過臨床試驗持續研發睡眠相關疾病的治療,如: 失眠、 呼吸中止症,藉此提供完整的睡眠障礙解決方案
糖尿病照護
更多資訊
公司願景
更多資訊
人才招募

更多資訊